找到相关内容6011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无生忍,指了悟诸法不生不灭的道理,得以晋升菩萨阶位。他们的这一结论主要依据是《观经》中的“心生欢喜,叹未曾有,廓然大悟,得无生忍”。[8]善导不同意这一说法,认为韦提希是凡夫。他在《观经疏》中说:“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878602.html
  • 从敦煌文献看吐蕃文化

    舞台,但藏浯文仍被甘州和于阗一带使用的情况。匈牙利藏学家乌瑞(G.Uray)在检阅了18个吐蕃文书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。吐蕃在占有整个河西走廊、西域垂百年,设府置官,驻军戍守,抚辑流亡,编定部落,工农...

    王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3078758.html
  •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

    、左右两侧同形、左右易形、增减笔画等“八端”的观察,得出了“西夏制字之原,殆仿汉字成法为之。积画以成文,又合文以成字,似无可疑。其合二文以成字之法,殆不外会意、谐声二者”的结论。[22] 而后者明确...

    张迎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578800.html
  • 回归经典.重视善本──提倡《大宝积经.无量寿如来会》

    或者是宝云译)”,其中,作者藤田宏达的结论是应支持佛陀跋陀罗及宝云共译说。而传统的康僧铠说,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成立的。而竺法护译说,则是使用计算机,采取数理文献学的方法而生出的见解。见:http://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678963.html
  • 相应部选读·第九单元:见相应

    不会,底下一直讲到“识”都是这样,也就是我们对于不动的观念其实是从执取来的。接著看到300页,最后结论“诸比丘!圣弟子于如是六处断疑惑”,从见闻知来讲,从意的作用来判定是常?还是无常?从色受想行识到...

    林朝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4378978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下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;虽得人天之乐,也终究无常,要想常乐,就要出离苦海。因此,修德修慧,追求脱苦涅盘,——这是中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;从轮回无穷的生命逻辑中得出一切众生曾经是自己的父母的结论。为报父母之恩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马祖道一在其故乡什邡的化迹遗韵

    通过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是:否!   笔者动身去什邡的那一天,虽然上午九点半才出发,成都平原上仍然浓雾弥漫,阴冷异常。车到什邡之后,再在县城北门转乘中型巴士车,沿著宽敞平坦、来往车辆稀少的水泥路北行;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679055.html
  •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

    ”经验。⑦因此,宗教史的研究可以为哲学人类学开启一条道路。⑧伊利亚德的宗教科学最后通向的是人的科学。   三、结论:化约论和非化约论   对比缪勒的比较宗教方法和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进路,我们很...

    王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50279060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奇

    认识论聚讼纷纭,莫衷一是,终无结论。佛学是离言绝虑,以智慧觉照宇宙万事万物,好像下座举椅,运用自如。这就是佛学可以包括哲学、科学、宗教三者,冶为一炉。日本以佛教为国教,自明治维新以后,得力于禅学处不少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199.html
  • 试析《世说新语》与《高僧传》的材料问题——以支道林为例

    《高僧传》中未见於《世说新语》的材料   结论   论文提要   玄佛交涉是魏晋南北朝的思想特色之一.关於此现象的材料的提供,《世说新语》与《高僧传》实为其中的重要文献.然而一般魏晋南北朝...更可显见《高僧传》著作动机之不同於《世说新语》.   结论   支公在东晋时期作为一周旋於清谈名士间的沙门,其在玄学,佛学及清谈方面皆有其特长所在.纵观《高僧传》所描写的支公,固然著重在其佛学...

    洪嘉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279227.html